鹽埕溪由來:

乾隆十五年(1750年)洪水沖毀瀨口鹽田,後來鹽民移至現鹽埕西北側開闢鹽田,沿用舊稱「瀨北埸」面積96甲。並陸續遷移到鹽埕附近居住,就逐漸形成聚落,稱為「鹽埕」。竹溪下游河道穿過鹽埕流入台江內海,故名為「鹽埕溪」或稱「利南溪」,是鹽埕區的主要河川。

 

南北港以鹽埕溪為界:北港(日新里、明亮里、府南里)以務農為主,南港(白雪里、光明里、開南里、彰南里、南華里)以曬鹽為主。

 

 

1921 b.png

1921年台南地形圖中竹溪下游流至永安街「至善橋」附近往西北方成了利南溪,流入鹽埕庄。由於河道曲折每當雨季來臨時水洩不及,鹽埕庄容易淹水,民國三十五年,開鑿「日新溪」後來在都市規劃下截斷利南溪,下游改流日新溪。民國七十二年改為涵管,上方鋪設道路,就是現在的利南街。

 

 

1955地形圖.png

原鹽埕溪出口後來被附近居民擅建魚塭阻礙河道,以致歷年大雨成災,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經市府發動民眾開鑿出一條人工河道連接竹溪,鹽田部分由鹽廠出資開鑿,舊稱「鳳尾溝」,現今郡南里東,分洪竹溪下游水量,全長約2.9公里,直接往西流入至鯤鯓湖出海,以解決水患問題。

 

因此竹溪下游分為雙條溪,看起來就像是鳳凰的尾巴,故稱「鳳尾溝」,現名為「日新溪」。在民國四十年前水質清澈,適合飲用,因此鹽埕流傳一句諺語:「鹽埕雙條溪,老人會變少年家」。民國四十一年七月(1952年),一場猛烈的大雨,日新溪堤防潰堤沖毀鹽田,後來市府將日新溪河道拓寬加深整治呈現今模樣。

 

連結延伸閱讀-府城竹溪

 

利南溪2.bmp

昔日利南溪流域(原竹溪下游):從永安街往西北方巷弄進入過新都路→新都路520巷→金華路1段242巷→金華路1段336巷→過金華路→利南街→新興路416巷(大台南觀光城)→入鯤鯓湖出海。

 

 

分流.JPG

郡南里東(南山公墓西南段),「鹽埕溪」與「日新溪」分流處。

 

 

臺南市舊航照影像(1974).png

利南溪原西北方河道,郡南里(永成路三段至新都路段)紅色虛線範圍,原是旱地,後來空軍大鵬五村興建,因為蓋了215戶眷村,當地居民稱為「二百戶」,民國六十一年後實施第二期都市重劃將河道填平作為住宅區。在民國六十三年台南市航照圖中可見利南溪源頭已斷,天然河道消失不見,下游成為鹽埕大排。

 

 

地籍圖2.png

利南溪上游如今已大樓林立,難窺其原貌,但用現今地籍圖套疊可以清楚的看見利南溪河道蜿蜒流過永興一至三街,往西北流過德興路、新都路、接金華路一段242巷。

 

 

SDC17668.png

往北過新都路來到金華路一段242巷之後河道修築成馬路,水文曲折非常明顯。

 

 

鹽埕大井.jpg

地方耆老口述,位於奇美企業廠區內之古井,相傳為250年前鹽埕天后宮媽祖降旨表示該區域位居龍穴,要居民挖掘井水。鹽埕古井為磚造,井口寬兩米,深約七米,古井乃是鹽埕庄的「龍喉」,因利南溪地下水源豐沛,使井水湧泉不歇,終年不枯,成為鹽埕居民日常用水之主要來源之一。

 

民國四十八年,許文龍與人合資在鹽埕設廠,因為古井在廠區內,所以在圍牆旁邊開一個小門讓當地人方便汲水,還在古井圍欄桿保護大人與小孩的安全,避免發生溺水意外。當時奇美在設廠時想要填平古井,因居民反對才將古井保留下來,地方盛傳奇美企業建於龍穴「龍喉」之風水寶地,使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事業飛黃騰達,成為世界知名大企業家的關鍵因素。

 

 

鹽埕龍脈.jpg

鹽埕龍脈由南山公墓沿著竹溪蜿蜒進入鹽埕庄,奇美企業廠房建於「龍喉」之處。以鹽田發跡的台南鹽埕望族林錫山故居就座落在在龍脈附近氣場極佳,宅前利南溪曲折環繞形成「玉帶環腰」 主旺財之風水格局。

 

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鹽埕天后宮,在同治十年(1871年)廟址遷築在龍脈軸線上(日新國小內),昭和五年(1930年)在廟址建鹽埕公學校,於是居民商議將廟遷至現址今鹽埕路291巷15號。

 

 

全聯1.jpg

利南溪出金華路一段336巷過金華路,從全聯福利中心鹽埕店右方切進利南街。

 

 

廣安橋.png

過金華路接利南街至鹽埕路口處有一座廣安橋,連接日新里與白雪里舊聚落。利南溪在此處分成南北港。為方便居民往來,地方合力捐資興建廣安橋一座。

 

鹽埕分為北港祀奉天上聖母、南港祀奉玄天上帝,因為庄內有兩座廟,故有「鹽埕雙頂轎」之諺語。

 

 

重修瀨北場上帝廟圖說.JPG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臺灣知府蔣元樞「重修瀨北場上帝廟圖說」可見廣安橋與鹽田之風貌。

 

 

DSC_0466.png

嘉慶年間,鹽埕居民與經常行經廣安橋的外地商旅,合力捐獻重修瀨北場和廣安橋,同時於嘉慶辛酉年蒲月於橋頭立「重修瀨北場碑記」一座,上刻有捐資者姓名紀念。

 

鹽埕天后宮位於利南溪北畔(日新里),廟埕立有「重脩瀨北場碑記」,長106.5公分、寬66.5公分。原本立於鹽埕的廣安橋旁,後來橋毀石碑沉埋在溪裡不知去向,在民國六十年代挖利南街鋪設箱涵時被發現移到後殿,經過清洗整理後,立於廟前廣場右方,後來據說媽祖顯靈表示該出土石碑已修成正果,後來被信眾稱為「石頭公」立於廟前並有香爐、四果供人祭拜。此碑也證實了鹽埕本地重要之史料證據。

 

 

SDC17640.png

鹽埕北極殿位於利南溪南畔(白雪里),廟後鹽埕路159巷,即早期運鹽帆船的河道,稱帆港頭。至(今中華西路一段59號,環球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台南預拌混凝土場)入鯤鯓湖。

 

昭和十六年(1941年)歸入台灣製鹽株式會社。鹽埕原由二、三區之間的港道(即帆港頭)運至安平港外裝輪外銷或運至安平再製鹽工廠為原料鹽。昭和十五年(1940年) 運河因淤塞不能通船,改為陸運。

 

 

採鹽狀況.png

專賣局台南支局食鹽收納場光景老照片。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jpg

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五月成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統合鹽、鴉片、樟腦的專賣,同年六月設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六月設立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廳舍,光復後此建築成為「臺鹽臺南鹽場鹽埕場務所」的辦公廳舍,直到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鹽田廢棄後改為鹽警使用,民國七十六年成為臺鹽職員宿舍,因故遷出而閒置多年。

 

 

鹽埕庄鹽田.png

鹽埕庄鹽田風景老照片。


 

DSC_0008.JPG

瀨北鹽場範圍內也是製鹽總廠的鹽田所在,所生產的鹽堆積如山,有如白雪一般,故稱為白雪里。(台南市區里簡介<南區>,1984:47),在日治時代改為鹽埕庄,光復之後,鹽埕庄劃分為日新、光明、白雪、明亮四里,現今的白雪、日新兩里社區為昔日的瀨北場(盧嘉興,1953:26)。

 

民國五十九年市府將鹽埕納入擴大都市計畫,將部分鹽埕列入安平工業區,民國六十年臺鹽裁廢瀨北場鹽田,民國六十四年成立安平工業區,各里陸續興建國民住宅,因此昔日鹽埕庄的田野風光已不再。

 

 

SDC17637.png

利南街北流曲段旁邊巷弄內就是台南市長林錫山故居。

 

 

林家古厝.jpg

林錫山故居(台南州台南市鹽埕町四一三),昭和年代改建,三合院建築形制依然可見。出生於鹽田世家的林錫山,日治時代從祖父林老火開始堀起,從事糖、鹽、煙的販賣,父親林全金則擔任鹽埕製鹽同業組合長,家族背景相當顯赫,和鹽埕地區的發展息息相關,影響甚鉅。

 

 

SDC17631.png

臺南市南區日新國小 後門曲段。

 

SDC17630.png

利南街至新興路口,附近早年佈滿林投,因處於庄外尾段,故稱林仔尾。 路口昔日有座「安工一號橋」橫跨利南溪。後來觀光城興建與道路開闢後,將橋梁拆除。連接中華南路及西路,有安工二號、安工三號、安工四號橋,所以唯獨不見安工一號橋。

 

 

SDC17629.png

民國六十五年台南市第三期都市重劃時,填平魚塭興建住宅區,居住人口變多,許多家庭汙水排進鹽埕大排造成環境汙染,為了改善環境,在民國七十二年將新興路以北至中華西路安工三號橋之間,把舊利南溪河道改建為地下排水箱涵,在上方興建一整排店面,分為八區,計有二百多個攤位,名為「大台南觀光城」,如今牌樓還立於新孝路上。

 

 

SDC17623.png

當年在蘇南成市長推動大台南觀光城時在河道上舖設道路,帶來交通上的便利,工業區繁榮時,真的很熱鬧,但連續遭逢多次火災,滿目瘡痍,內部公共設施全毀,形成藏污納垢之髒亂死角,不過已經落沒了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失敗的商業街很少人去。加上當年這裡曾經是鹽田區,建商在興建觀光城時,使用該區地下水施工,使帶有鹽份的水摻入預拌混凝土中,造成鋼筋產生腐蝕與混凝土發生劣化現象,影響結構安全,有些地方已鑑定為危險建築。

 

 

SDC17628.png

大台南觀光城盡頭處與中華西路交會。

 

 

安工三號橋.jpg

利南溪過中華西路安工三號橋下重見天日,因有工業廢水和家庭污水流入,不僅嚴重污染水質,也破壞了周遭的環境,希望未來市府能將此段環境改造並整治水質,營造優質的水岸環境。讓大家能夠更親近這條孕育鹽埕庄的生命之河。

 

 

水閘門.jpg

此段為利南溪末端低處,也是昔日的出海口入鯤鯓湖,通常都會在下游處設置水閘門,在漲潮時為了防止海水倒灌,將閘門關閉,退潮時將閘門打開,以順利排除溪水。

 

 

下游末端.jpg

站在安新橋往水閘門方向拍攝,河川整體景觀變美了。

 

 

安新橋.jpg

利南溪過安新橋後匯入台南運河南端出海口,當地居民以養蚵捕魚維生,為主要經濟活動。這裡也是養蚵集散地,養蚵業者在此處搭建草寮,將漁船與竹筏停泊在此處,做為暫歇處所,形成市區獨特的漁村風光,希望未來可以轉型為觀光漁港。

 

 

漁村風情.jpg

台南運河、漁船、紅樹林和後面的大樓形成強烈的對比。

 

 

舊安新橋.jpg

「安新橋」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竣工,市長施治明題,旁邊還留有舊橋墩殘跡,尋訪利南溪到此結束。

 

 

尋訪利南溪感想:

水文和當地的歷史文化有很深厚的連結,利南溪為昔日鹽埕庄的母親之河,卻因淹水為由把河段截斷,讓利南溪失去源頭,隨著時代演變與都市規劃下,竟然把河道涵箱化,如今蓋在馬路下,成為車輛往來的道路,利南溪已經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之中,未來希望市府能把大台南觀光城段的河道重現加以整治,應把水系的生態,景觀環境與人文作為整體考量,去水泥化維護生態多樣性,打造水岸美景與運河連結,使利南溪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與都市共存共榮,成為台南最美的水岸城市,為市民帶來更宜居的環境。

 

 

DSC.jpg

本人對堪輿略有興趣,在找尋府城南山龍脈一路從竹溪進入超過三百年歷史的南山公墓,經過桶盤淺特有原始地理面貌,龍脈往下游至鹽埕溪出海,就在找尋龍脈期間不自覺的來回經過鹽埕觀音寺數次,後來在探勘完後又經過鹽埕觀音寺,所以想說進去拜一下就準備要回程了,來到二樓主祀的觀音佛祖坐的位置中軸線剛好正對著古井「龍喉」,原來觀音佛祖百年來一直看著守護著鹽埕庄這塊土地與古井,讓我內心非常驚喜又感動,當下就有一股動力來寫作本篇文章,最後與鹽埕觀音寺眾神結緣表達感謝。

 

 

參考文獻:蔣元樞重修台郡建築圖說、台灣鹽博館、連雅堂序人文薈萃、當地居民口述

 

雲海龍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觀光城雪乳冰 觀光城 39號
    全站熱搜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