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繪製《中國三大幹圖》中以風水之形式描繪出中國大陸與海疆。由崑崙山擴展的五支山脈,有三支向東南進入中國,成為風水學說的三大幹龍。

 

中國三大干圖.jpg

 

台灣風水地理來自大陸之說,始見於南宋時期理學大儒朱熹。南宋朱熹曾在十二世紀的福建福州山頂,觀看大陸山脈起伏頓跌之形如同生龍一般,就曾預言:「龍脈過海,五百年後,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後世之勘與學家皆以此思想為源流沿用至今

 

 

康熙二十三年(1684)鄭克塽降清,清朝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根據崑崙山三大幹龍之南龍落脈結餘福州鼓山,台灣島自當歸於南龍入海之餘脈,有「龍渡滄海」之說。利用風水觀點把台灣這個海外孤島與大清帝國連為一體,加強封建專制統治的合理性。

 

 

南龍.bmp

蔣毓英《臺灣府志》卷二<敘山>云:「臺灣之山形勢,自福省五虎門(連江縣閩江口北)蜿蜒渡海,東至大洋中二山,曰關同(今馬祖列島南竿島、北竿島)、白畎者(今馬祖列島東莒島、西莒島),是臺灣諸山腦龍處也。隱伏波濤,穿海渡洋,至臺之雞籠山,始結一腦。」
 


古人認為台灣龍脈有二條皆由大陸而來,一是由福州到台灣本島,另一條由泉州清泉山到澎湖,以「潛龍入海」方式來到台灣。但以現今勘與角度來看並無來龍從台灣西部登陸。

 

 

google4.png

龍脈發原地崑崙山(喀喇崑崙山脈喬戈里峰)海拔8611公尺為「龍脈之祖」,為龍氣之源頭,世界五大龍脈以崑崙山為中心,向全世界擴展,南龍與北龍會合至台灣,在玉山交會。

 

如今藉由google地球可知台灣真正龍脈來龍由崑崙山向東北而出 ->天山->蒙古->西伯利亞->堪察加半島->日本至九州鹿耳島入海,經琉球群島,至宜蘭縣蘇澳鎮烏石鼻海岸一塊突出的鼻形海岬(烏石鼻山)登陸。此龍形成中央山脈縱貫全台灣為主脊山脈,從崑崙山到此一脈相連,終點至鵝鑾鼻。

 

南龍:崑崙山向東南而出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入海轉而向北)->菲律賓群島->蘭嶼->綠島->三仙台登陸,進入海岸山脈新港山麻荖漏山),終點至秀姑巒溪畔。

 

 

烏石鼻山.jpg

北龍:從(烏石鼻山)登陸,海拔高度約為三百三十公尺,由片麻岩「變質岩」組成,目前為臺灣最古老的岩層。圖片由好友張峰彬提供

 

 

IMG_1416.bmp

龍脈進入台灣後,往南至中央山脈,海拔高度一路拔升約三千七百公尺,經太平山、南湖大山、畢祿山、大禹嶺、合歡山、合歡山、奇萊山。

 

 

DSC_0477.JPG

奇萊山、大石公山、 秀姑巒山、八通關至玉山北峰、玉山。

 

 

太祖山–祖山的發源山(大雪山、玉山)為龍穴的起頂之處

祖山–位於太祖山之前的山,大烏山

少祖山–位於主山之後,草山

右護(右砂山外側的山)–鏡面山、尖山、茥萊坑山、那拔林山

右臂(右砂山)–岡子林山、臭腳崎山、尖山、牛長山、孤山、知母義山

左臂–大坪山、牛息山

主山–城池後方的山。(崁頂山-今裕農路至虎尾寮)

案山–又稱迎砂,是指穴山與朝山之間的山。赤崁、鷲嶺、覆鼎金、尖山、崙仔頂、山川台、山仔尾、蕃薯崎(魁斗山-今五妃廟)、(馬房山-今延平國中一帶)等小山丘

朝山–城池之前隔水及案山的遠山。(北汕尾、安平、一鯤鯓至七鯤鯓)

 

龍脈就是連接祖山、少祖山、主山的山脈,把氣沿龍脈一路引下至主山,還須有左右砂山及朝案環抱(使龍氣不會散失),才能形成龍穴。

 


太祖山.png

玉山為太祖山,往西南由分支阿里山山脈而下。

 


14d55ecf346f39.png

府城龍脈源之於阿里山山脈曾文溪與高屏溪分水嶺之大烏山為祖山。最高峰為西阿里關山。 西南而下有「內烏山」、「草山」,均統稱為「少祖山」。

 


草山.png

少祖山主峰為臺南縣南化鄉與內門鄉交界處至現燕巢鄉大樹鄉交界,整條山脈均稱「烏山」。再沿著內烏山(高峰有刣牛湖山、王爺崙)至草山西經龍崎鄉馬鞍山。

 

 

龍崎脈.png

龍崎區龍脈-經草山、窩鏡窗山、過嶺、崎頂、馬鞍山、至關廟(高崗龍)形勢圖。

 


龍脈斬斷處02.png

從馬鞍山轉西由「高崗龍」轉由「平洋龍」的形態依聚落與河流水道之分水嶺而行,一路經關廟、歸仁、仁德,至鯽魚潭與南邊的蓮花潭,亦是府城龍脈水系分水嶺,龍脈從二潭之中進入,形成「絲線過脈」之獨特風水。龍脈束氣進入凸起的台南台地,正所謂「平洋龍貴在有土阜,平洋一穴勝千峰」。(橫龍入首)至崁頂山,在竹篙厝出脈後進入大東門。

 

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記載:鯽魚潭與南邊的蓮花潭所成的絲線過脈,亦是府城龍脈水系分水嶺,鯽魚潭水北流經蔦松溪入海,蓮花潭水南流經二層行溪入海,「蓮花潭在文賢里,周圍里許,與龍潭(鯽魚潭)相對,龍潭在北,蓮花潭在南,二潭夾一府,龍入首也」。

 

 

東門陸橋.jpg

在大東門城與東門圓環,兩座山丘中間「過峽」處有一段地勢較低稱為「坑谷」,此處有一穴名「游龍穴」。位在「坑谷」的龍泉井廟,廟前昔日有座「龍泉井」此井位於府城龍脈入城的龍頭「游龍穴」,即「游龍吐珠」之意,如今現以埋在陸橋之下。

 

 

祝三多.jpg

經東門陸橋下從祝三多廟與地下道之間地勢隆起就是其來龍「入首」之處。

 

 

開展.jpg

龍脈至東門圓環開展後主龍脈往西南方蜿蜒經山仔尾至鷲嶺。

 

 

圓環.png

穴星之頂端「鷲嶺」為昔日府城的最高點,由星頂往下進入穴星約在台南中西區形成主穴場聚為城市而成為首府,府城歷經400多年來孕育出許多傑出人才,堪稱是地靈人傑之地。

 


《臺灣采訪冊.臺灣府城龍局》: 道光年間由江西堪輿家閔光中的文章所述


「府城龍脈,自馬鞍山發下,平洋二十里,直至東門進城。由乙卯入首(崙仔頂),分枝結府學(鷲嶺南坡)、道(鷲嶺西坡)府(山川台北)署等處(鎮台署由東北傍龍而結,不在此龍內),主龍直結紅毛樓(赤崁),震龍兌向,左邊武廟,右邊縣署,左右高起為砂,兩界水繞聚明堂,其主龍之結,確證明矣。


論其來龍行度,起則高而不昂,伏則續連不斷,正合龍形之行步也。紅毛樓係龍之頭首,由東至西,有直奔大海之勢,安平鎮即是龍之珠,龍頭不壓,初則水必泛,而珠必滾,是以前人起高樓鎮壓者,得其法也。


總之,不拘何形;於龍止處,以寶塔鎮之者多,則此樓必當修之,以高為妙。其方位在府學之乾亥,宜起高方樓閣。一則以應府學文峰。二則鎖住龍頭,使氣不走洩,靜則神完,士民受蔭。三則龍住珠靜,則安平鎮亦育氣。有此三益,毫無一損,夫復何疑!


第龍神到頭直結,則力量不足,龍身不頓起生峰,不甚為貴,及進城後,始有星神精力,得其純厚之體,局收大水朝迎,此郡富勝於貴也。自震龍入首,震乃先天離位,惜乎離方之水,行至坤方安平而出,未能到酉向交會。如是,後天到,先天不到,陰陽未得交媾。如夫之有婦,婦情意別向。誠為怒龍,不免鬥爭之競。兼之發祖之山,一派劍脊龍,故歷有干戈相戕之患。皆緣山水之應如此。謹將三元理氣,定龍向之貴賤、甲運之盛衰於左。」

 

地形2.bmp
 

以二十四山方位可知龍脈在乙卯方入首,震卦屬木。龍脈(黃色線)於「山川台」東門圓環處開展,主幹龍脈沿著開山路蜿蜒經過七丘,主結於「鷲嶺」進入府城主穴場約在中西區,至「赤崁」紅毛樓為龍之頭,往安平方向直奔台江內海,安平鎮即是龍之珠。清領時期府城貴為台灣政經重心,由此可知府城自古以來就是一處陽基風水寶地。

 

府學:在寧南坊南向左砂是山仔尾右砂是二府高地前方有泮池後方為鷲嶺,案山就是筆架山

府署:在東安坊南向左砂是崙仔頂右砂是鷲嶺,府臨枋溪後方為覆鼎金案山就是山仔尾

道署:在西定坊西向左有福安坑溪右有普羅民遮街前方為台江後方為鷲嶺。

縣署:在西定坊西向左有福安坑溪右有德慶溪前方為台江後方為覆鼎金

 

由以上敘述觀之古代官署擇建於龍脈吉地上,德慶溪與福安坑溪為府城明堂水,竹溪與柴頭港溪層層護衛著穴場確保府城繁榮興旺,如今台江已成陸地,加上都市計畫河道加蓋不見流水,二百年來滄海桑田,所謂風水寶地已不復存在。

 


14c348c3926926.jpg

而當時府城建有二座高塔,為「魁星閣」、「秀峰塔」

 


14befb52c31348.png

台灣採訪冊記載:於龍止處,以寶塔鎮之者多,則此樓必當修之,以高為妙。其方位在府學之乾亥,宜起高方樓閣。一則以應府學文峰。二則鎖住龍頭,使氣不走洩,靜則神完,士民受蔭。

 

「府學文峰」今孔廟魁星閣又稱為文昌閣。而在孔廟東南方建有秀峰塔。一般稱為「風水塔」其功能可分為「文塔」、「鎮塔」來鎖住龍頭。

 

 

嘉慶年間.png

到了康熙至嘉慶年間,臺江陸浮後龍脈西經粗糠崎(普濟殿一帶),在折西南進入南勢港與南河港間,至安瀾橋邊的「鎮渡頭」(今接官亭附近)入台江。

 

 

龍脈斬斷處.png
龍脈由龍轉化成鳳凰:


道光三年(1823)七月一場大風雨之後台江淤積,阻塞北流的河道,鯽魚潭因潭水滿溢沖毀了嵌下陂分水嶺改道南流,河道切斷龍脈,使府城龍局改變,正是府城由盛轉衰的肇始。之後「形法家」從新審視府城地理,由於台南地形整體而言是丘陵地,形狀就像是一隻展翅的鳳凰,又稱為「鳳凰城」。


傳說當時荷蘭人興建赤崁樓時,就是蓋在鳳凰的頭上,壓制住鳳凰不讓地氣跑走,鼻孔的位置則在於普濟殿。普濟殿的位置正好就在於「蜘蛛結網穴」風水的正中心,為了網住鳳凰不飛走,所以以此為中心將馬路設計成放射狀,形狀類似一個八卦,期待保住府城繁華不墬。

 


149c4d05d990fa.png

傳說府城龍脈位於普濟殿,坐落於府城西北,鄰近五條港地區,自古以來商旅雲集、人文薈萃。盛傳昔日本地街道四通八達,呈現「八卦網」狀,普濟殿正位於八卦中心,為「蜘蛛結網穴」。

 


149c4d0717d061.png

普濟殿前方的照牆。

 


149d378fae9551.jpg

查證當年文獻所載,荷蘭時期海岸線達至赤崁城邊今赤崁街,鄭末時期海岸線往西伸至今新美街,此處最早奉祀觀音稱「普濟寺」,後來請示觀音說王爺要來這裡坐鎮改建「普濟廟」 。傳聞明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普濟廟,故而賜名為「普濟殿」台南市普濟街七十九號。

 


149c4d05538afc.png

1911年七月,台南市區改正計畫正式實施,隨著巷道拓寬、改建,將原本傳說的八卦街區整體的破壞掉,如經失去其原有的街道樣貌了。

 


14bd1bdce51899.png

這隻鳳凰的鼻孔位置在普濟殿,頭在赤崁樓,兩隻翅膀右翼往玉皇宮、左翼通往五妃廟,心臟在上帝廟,尾巴則在東門圓環與東門城之間。可愛版本。

 

 

1921.jpg

1921年日治地形圖。台南府城市區的龍局有如鳳凰展翅。

 


後記:另有一說府城的龍脈從大崗山來,由崗山頭西北行,沿東門路入府城,經鷲嶺由普濟殿入台江、再由鷲嶺分南北延伸,有如一隻鳳凰展翅。從德高國小往民安路一段方向就能看見崗山頭。


後續討論:

一般基址(地址)的選擇以地理五訣:覓龍(地氣)、觀砂(前後左右環抱的群山)、察水(流水)、 點穴(地氣匯聚所在)、立向(方向)為風水格局審辨之法。來確認龍穴的地址,最後的工作為點穴來決定結穴正確位置。 府城在明鄭時期就以經具有相當的城市規模,直到康熙年間因朱一貴之亂後,採用刺竹環插的藩籬做成圍牆。此後才開始築木柵與後來的「三合土」牆,而城池的位置沒有太大變化,所以很難證實府城築城之時,風水之說是否影響築城的位置還有待探索。

 

 

DSC_0200.jpg

東門圓環下靠近人行地下道附近為府城龍脈入首處,也是未來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斬斷龍脈之處。

 

未來台南鐵路地下化將採明挖覆蓋工法進行開挖,北起中華路陸橋至南生產路,以連續壁做為永久性擋土支撐,施工範圍經過文元溪、德慶溪、竹溪等溪流,府城的龍脈和溪流都是由東向西,勢必將會斬斷台南市的龍脈!

 

現代人對風水之說總被認為迷信不科學,所以風水學說難以對公共議題提出看法,雲兄擔心此工程會造成南市風水大破壞,不得不慎。

 


參考文獻:

台灣采訪冊、鳳山縣誌 、

如何解讀台灣都市的風水http://tncftmm.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7979.html

 

雲海龍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普濟殿 普濟殿燈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海龍吟 的頭像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