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臺南市東區東門路與勝利路交叉口
【創建年代】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三級古蹟)

台南大東門介紹:
雍正元年癸卯( 西元一七二三年)臺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並闢建七座城門,到了雍正三年乙巳(西元一七二五年)清廷始認為「建築木柵一事,籌畫甚為允妥,深為可嘉」,而開始興工。

乾隆元年,城門改為土石造,並加建城門樓。到了乾隆四十年乙未(西元一七七五年)臺灣知府蔣元樞在舊城內另建比原來高三尺的木城。乾隆五十三年戊申(西元一七八八年)再將大東門城臺加高,臺上建城樓,樓寬共三間,中間寬一丈五尺,左右次間寬八尺,縱深一丈,外圈圍有廊道,寬度約三尺。這八座城門的整修歷時三年,於乾隆五十八年癸丑(西元一七九三年)竣工。


民國43年,大東門城樓為颱風所毀,此後日漸傾朽;到民國64年,政府依原來形式加以重建,就是今天看到的大東門。

 

14d35c9e8c928c.png

年代:不詳  仍保存著原始面貌,旁邊還有水塘,根據推測,此照片可能是由勝利國小往大東門的方向攝。

14d35c9ed45e84.png

年代:民國九年(日大正九年 1920)   此照片為東門城內景觀,當時仍是農村的景色。

149da1928ae67b.jpg

昔日從城外拍的大東門。


14b0ce9fba3e0f.png

今日的大東門。


149bbb4d08f767.jpg

城外拱門上乃有石質橫額一塊,書「東安門」因城門位於台灣府治東郊,屬東安坊而命名。


149da1929380d2.jpg

昔日從城內拍的大東門。


14b0cea0859966.png

今日從城內拍的大東門,在清代台灣府城的迎春禮便是在東門城外的春牛埔舉行,所以大東門的內門額題作─「迎春門」。


春牛埔-大東門城附近的台地,昔日朱一貴事件的古戰場,府城築城牆後分為內外春牛埔,範圍包括城外的勝利國小、光華女中。


149bbb4b959bf9.jpg

門樓為重擔歇山二層樓形式,燕尾飛揚,紅柱白牆,城門呈東西向,中開圓拱門,門內上方有石質聯楹,下方有門栓洞。城門基座為花崗石材料,西側拱門上題「迎春門」,城門上女兒牆上的洞孔,據說是射擊口。


此外,城洞內尚鑲有一塊道光二十八年戊申(西元一八四八年)所立的石碑,主要內容是:欽命不許士兵對來往此城的農商零販,予以勒索。


14b0cea008632d.png


14b0cea0b74171.png

一對男女泥塑牧童牽著一對土牛,欲入城狀,似乎正述說著過去的傳統民俗─「迎春禮」、「鞭春牛」正隨著時代的推移而沒落的情景。


以前官方會事先以布袋糊泥,塑成土牛,並依年運五行,將牛體各部位分為青、紅、黃、白、黑等五色,旁立執鞭芒神,為值年太歲,立春前一日,台灣知府率所屬官員至東門城外春牛埔,祭拜芒神與春牛,是謂「迎春禮」,目的在於迎春送寒,祈求春開泰、風調雨順。


立春清晨,官方準備牲禮、果品,行禮。官員再執綵仗排立春牛兩旁,各鞭擊三次,是謂「鞭春禮」。隨後將鞭破的春焚化,民眾可以 將此灰泥埋入土中,期望得到庇祐農作物豐收。


149bbb4c50ac14.jpg
說明牌。

參考文獻: 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古蹟尋禮
圖片來源:城的故事(赤崁文史工作室)、府城今昔(台南巿政府出版) http://www.slps.tn.edu.tw/iq/web1/da-dongate.htm http://www.oceantaiwan.com/land/2001032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海龍吟 的頭像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