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e3a341dcf8a.png

鄭成功於永曆十六年(1662)農曆五月初八未時,六月二十三日下午一時病逝於今安平古堡,享年39歲,葬於武定里洲仔尾,在台期間13個月又7日。

 

鄭成功、鄭經父子墓遺址,高拱乾《臺灣府志》:「葬於台灣縣武定里洲仔尾,男經附葬焉」,即今永康區鹽洲里「洲仔尾」,康熙三十八年(1699)鄭成功父子奉旨歸葬於故鄉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墓址漸毀以至荒廢至今無法確認原址位置。

 

民國六十九年(1980)台南縣政府與南良實業公司共建「鄭成功墓址紀念碑」,供人們憑弔、緬懷。

 


14b87b4ee185e6.png

鄭成功的墓址位於台南縣永康市鹽洲里國聖街與正南六街交口處,是永康市最重要的古蹟名勝。但是四周都是工業區,環境與空氣都不太好,人少又沒有明顯的告示,所以有點失望。

 


14b87b4ce994e3.png

民國七十一年永康鄉長黃來鎰向縣、省和中央爭取補助在當年石暘睢挖掘處附近設立紀念碑。但地屬於福泰皮革廠所有,黃來鎰拜訪董事長吳麗明說明來意後願意提供此地豎立一座「鄭成功墓址紀念碑」。

 


14b87b4d868a16.png

紀念碑前方台南縣長楊寶發題字。

 


14b87b4e1ce183.png

紀念碑後方台南縣永康鄉長黃來鎰敬題。民國七十一年十月落款,其他三面都民國六十九年落款。

 


14b87b4dccf370.png

紀念碑左方內政部長邱創煥題字。

 


14b87b4d3ed81f.png

紀念碑右方林洋港題字。

 

 

14ce3a346e1f91.png

鄭成功墓址紀念碑在民國八十一年八月整建至現今規模。

 


14b87b4cfada3e.png


14b87b4e681708.png

雖然墓址遷葬但還是可見到當地民眾插香憑弔。

 



在南良紡織廠的後牆外就是從前鄭成功墓壙的地點,當年據說還挖出了鄭其仁墓碑及相關文物。確定為鄭其仁墓址的位置,民眾還是把這個墓當做是鄭成功的墓一樣的來祭拜。

 


民國六十六年,成功大學的石萬壽、周泰宏在地方人士的支援下,實地挖掘,得鄭其仁墓址亦未得監國墓遺址,僅由傳說推測也無法確定是否為鄭克臧夫婦陵墓的位置,確定地點仍有待進一步查考。

 

結論:鄭其仁墓、可能是鄭成功的墓、又可能是鄭克臧的墓。

 

 

以下是摘錄自石萬壽教授,〈洲仔尾鄭墓遺址勘考報告〉,收錄於《臺灣文獻》29卷4期,民國67年12月。

 

緣起:

作者係於民國65年春,在永康鹽行天后宮邀請撰寫該廟廟碑的機緣下,著手調查在明鄭相關研究裡相當重要的洲仔尾一帶(例如,此地為明鄭台江沿岸四重鎮之一,又是鄭延平祖孫三代陵寢所在);然而也正是在鄭氏陵寢遺址何在的問題上遭遇困難,在碑文完稿的同時依然尋無蹤跡。為解決此未盡的課題,作者在郭德鈴先生(申請考古事宜)、周泰宏先生(考古探勘工作)的幫助下,於民國66年2月開始了探勘鄭墓的工作。

 

文獻探討:

論及遷葬南安之前鄭墓遺址的文獻,僅有高拱乾《臺灣府志》所載「鄭成功墓在臺南縣武定里洲仔尾,男經附葬焉」數語。墓址雖經遷葬,然而依舊時習慣,墓碑、頂柩、墓誌之外的物品通常棄置原地,而鄭克塽〈先王父墓誌〉所提及的歸葬物也僅包括墓誌銘、靈柩;換言之,仍然可能發堀其他遺留以確認墓地原址。惟依文獻記載,洲仔尾一帶的鄭氏大墓尚包括未遷葬的鄭克臧夫婦墓,以及乾隆年間今台南市一帶的望族鄭其仁墓。由與文獻不足徵,上述墓址若要分別定位避免混淆,須進一步求證於考古採訪。  

 

實地採訪:

為推測確切的墓地遺址,作者轉而求助於地圖,即查考清代洲仔尾所隸屬的武定里所在位置。由於清代文獻所記載的里程數在精確性上的不足,在標出武定里的範圍時主要是靠廣泛收集各文獻中隸屬該里的地標來劃定,再輔以日治時期以後較精確的地圖(主要是《台灣堡圖集》)。由此再確立寺廟、聚落等可能能在耆老口中發掘相關資訊的採訪地點。 實地採訪始於民國65年夏;在探訪洲仔尾本庄庄廟保寧宮的原址時調查到墓碑及石華表各一,碑刻「誥封恭人鄭門黃氏長生壽域」,而此兩件遺物原址在鄉人口語所謂的「白馬墓」上。從遺物來看該墓主應為鄭其仁,然而鄉人間則相傳其本為鄭成功墓。墓前並有石馬一對,只是如今一隻已移至赤崁樓,另一隻則埋入不知何處的土中。

 

初步探勘:

儘管學者及留存的照片證據都很明白的傾向支持該墓為鄭其仁墓,但作者有兩個理由支持地方人士的說法有其可能:第一,參照地圖後可發現,該地帶最可能為墓地所在的山丘僅有兩處,白馬墓所在即為其一;第二,考量到風水輿地之說在選擇墓址上的影響力,洲仔尾地區未為建物所據的穴地僅有兩處,而白馬穴即為其一。如是,則實際如何,必須等到實際清理該墓出土之後方能斷定。

而在考古挖掘的工作上,這次沒有沿用傳統的試探坑法,而是引入國外考古學界已採用的「地電阻探測法」,其原理大致為以儀器測量探勘範圍內各點的電阻係數,依此繪成根據不同物質而有不同電阻係數的分布圖,由此可不用直接進行挖掘便探知地層狀況,並依此判斷墓址位置。而此法試用的結果出爐,在疑似遺址的地點發現了三個電組係數異常的區域,遂決定正式展開挖掘。

 

正式探勘:

挖掘工作經歷了許多波折,但總的來說是倒吃甘蔗:先是,在進行正式挖掘的會議上遭遇到了政府法令的重重限制,甚且縣府未編列經費,有難以為繼之勢;然而終於在郭德鈴先生的四處奔走,及地方人士的資助下,有了天后宮的撥款並展開實際挖掘。 挖掘首先由最西南的可疑點開始,出土物最主要者為洗骨葬後的陶罈;稍後在北方電阻係數最為不尋常的地點所作的發掘結果則更令人失望,僅有厚達五公分的碎磚瓦片,只是該點多次填土中的一部分。然而在中央部份的挖掘則在各種雜物垃圾的出土下再次振奮現場的工作士氣,此即為該地有廢墓的徵兆;果不期然,墓手部分的石筆首先重見天日,接著又陸續挖出墓桌、墓庭與石馬,五庭大墓的規制也越發明朗,挖掘也到了尾聲,遂進入了最後出土物整理的工作。

 

探勘檢討:

挖掘出的廢墓與先前照片經過比對後,確認其為鄭其仁墓無誤。然而其地原墓葬者究竟是鄭成功呢?抑或是鄭克臧較有可能?以兩者地位的高低來衡量的話,鄭其仁似乎較不可能葬於鄭成功墓址。就埋葬位置而言,史載鄭克臧墓在「洲仔尾海岸間」(郁永河《偽鄭紀略》),而鄭其仁墓距海岸正僅有50公尺。又郁永河《偽鄭紀略》中有載「既葬,臺人士常見監國(鄭克臧)乘馬呵殿往來」,民間也有墓前石馬得地氣靈,夜間出遊損壞米穀的傳說,皆可視為附會白馬穴名而起。而鄭成功墓的位址,考量未有其他建物的風水寶地除了白馬穴還有虎穴一處,則該地可說是下一個值得調查的對象。

 

 

電阻對造圖2.png

等視電阻係數及實測墓址對造圖,收錄樂君甲子集.石萬壽著。雲兄以此圖套疊大約可知石教授所推測墓址之規模大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