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條港文化園區總覽圖(台南市政府版權所有)

14bc1776d4e350.jpg

五條港看起來像手掌的五指,掌握著府城的運輸與商業的蓬勃榮興,位於五條港歷史街區內的海安路,曾經是府城最繁華的商圈,而它的出現到消失約百年,經過日治時期的都市化到現今,昔日河道遺跡難見,只留下舊街與商業活動的延續。


前言:

十七世紀荷蘭時期,台南海岸線在赤崁樓旁,至雍正年間台江陸化海岸線西移至鎮渡頭之間,隨著台江慢慢淤積,海岸線逐漸向西延展,商人們因航運所需,在沙洲間挖濬水道,在分別為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五條主要水道,稱為「五條港」 藉此對外貿易,各港均有各姓勢力範圍,也各自在碼頭邊建立廟宇供奉家鄉的神祇做為心靈上的寄託。


貨物來到五條港時須由碼頭工人將貨物從船上卸下,在此進行商業活動一般屬於武市性質交易,由於大陸與台灣之間來往交易,都各有貨物搬運與工作的地盤,然而搶生意爭地盤之事時有所聞,最終演變成械鬥,為了避免商行惡性競爭,商人們便籌組類似現代的商業貿易組織 「郊」來統籌買賣,以杜絕紛爭。其功能類似現今的農會或商業公會。


而財力雄厚的大商號,主要有三個,分別為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糖郊李勝興,合稱為《三郊》。乾隆六年(1741)三郊在水仙宮北側改建十三間店鋪設立為「三益堂」,管理郊商業務與參與公共事務之總部。


北郊蘇萬利(乾隆20年):專營廈門以北各港口貿易:負責藥材、絲綢、南北貨等的輸入。 南郊金永順(乾隆37年):專營廈門以南各港口貿易:採辦煙絲、陶瓷、磚瓦等貨物。 糖郊李勝興(乾隆45年):專營島內各港口貿易:從事糖、米、豆、麻等出口與轉運。


15081c05b757cd.jpg

在1752台灣府-城池圖中城內以有南河港、南勢港、媽祖港、關帝港之後因台江淤積慢慢發展成五條港,石萬壽教授指出是先有港道後才有三郊。


以前我常在逛中西區一帶,平常走在彎曲的巷弄間不會覺得巷弄間會有什麼驚奇的故事,後來在研究五條港的歷史中發現原來我們平常走的巷弄腳下就是昔日的港道,曾繁華一時的港道也因台江陸化嚴重而沒落,如今港道已不復見,昔日河道遺址形成的巷弄,隱身在五條港園區內。所以來到台南市遊玩的朋友們,或許會發現台南市的街道為什麼彎來彎去那麼亂,其實那都是一段府城歷史變遷的痕跡,如今只能沿著以下街道找尋昔日繁華的五條港歷史脈絡。

 

五條港水系


新港墘港上游

石板溝路1.jpg

自廣安宮前過西門圓環旁,入西門路二段365巷至普濟殿附近經海安路296巷,穿過海安路至海安基督教會後方,在海安路二段301巷民宅後留有日治時期鋪設的石板溝路,過康樂街進入信義街至新港墘港。 主要用以運輸水肥,故亦稱糞溝墘港。

 


新港墘港(老古石港)泉州石獅塘後「黃姓碼頭工人」 集福宮-主祀玄天上帝

 

集福宮於乾隆元年(1736)創建於新港墘港邊,也是最晚出現,最遲陸化淤塞的水道,俗稱「港底」。原是德慶溪的下游分支由德慶溪順水而下,至信義街46巷前,接信義街31號旁轉入民族路三段176巷,穿越民族路三段、金華路四段交會口,進入協進市場接民權路三段234巷至龍盛社區活動中心前,沿民權路四段入舊運河。 且有分汊從協進國小後門民權路三段266號前的小巷,北上過民權路三段至文賢路97巷(協和里活動中心)旁分汊,接文賢路67巷通達兌悅門、往東接集福宮。而分汊處狀似新月,又有「月港」之稱。

 


佛頭港泉州晉江前埔和泉州石獅大崙「前埔蔡碼頭工人-聚福宮」、「大崙蔡碼頭工人-崇福宮」 主祀玄天上帝

 

海安路269巷.png

是五條港中最大的港道,清代府城划龍船都在此舉行。從景福祠前海安路270巷,接海安路259巷,流經民權路三段99號旁,西行經崇福宮後方,南流經金華路四段47巷穿過協進國小校園,在協進國小側門後方匯流注入舊運河。

 

佛頭港上游有三條支流分別為王宮港、媽祖港、關帝港,至景福祠匯聚。 以西門路為準,在東者在城內,所以稱內港,以西者在城外,稱外港。

 

王宮港---原廣安宮(俗稱王宮)民族路與新美街的交叉口東南方。沿著民族路至景福祠。外王宮港今民族路三段及西門路337巷。(陳君豪,2011:6)

 

媽祖港---民族路二段391巷接新美街125巷,於大天后宮前故命名為媽祖港。外媽祖港今西門路二段343巷。

 

關帝港---西門路二段300巷。於開基武廟前,故命名為關帝港。外關帝港今西門路二段317巷 。

 


南勢港福建泉州晉江「許姓碼頭工人」 金華府-主祀關聖帝君

 

五條港水系

為五條港之樞紐,從水仙宮前沿(民權路三段110號)長樂米行後方小巷西行於民權路與金華路口附近西南行,從金華路四段44巷口前進入協進國小大門旁過(今台南基督教YMCA協進館後方)在協進國小側門前匯流注入舊運河。 在協進國小大門對面的金華路四段44巷至海安宮前,尚有一段南勢港的分汊港。

 


南河港「盧姓碼頭工人-南沙宮祀奉包公」、「郭姓碼頭工人-西羅殿主祀廣澤尊王」

 

五條港水系

從民權路、永福路口的大井頭沿著民權路南緣接和平街,至西羅殿旁安瀾橋「鎮渡頭」處,往西南方過金華路與民生路口往金華路三段281號與安海港匯流注入舊運河。

 


安海港「施姓」 六姓府

 

海安路197巷.png

於康樂街225巷26之1號旁,過金華路至河中街55號旁的窄巷中,由環河街132號旁出來,斜過原運河海關現為高雄關稅局駐台南辦公室(台南市民生路2段257號)旁民生路環河街口,經民生路二段230巷注入舊運河。 安海港上游有三條支流分別松仔腳港、 外新港、蕃薯港,西至正德街附近匯聚。

 

松仔腳港---於仁愛街41號、43號之間,過忠明街進入海安路128巷,穿過海安路後,進入海安路115巷南流民生路二段與外新港合流匯入安海港。

 

外新港---源自開山宮(民生路一段156巷6號)前,昔日稱為帆寮港因當年因帆船聚集而得名(今民生路一段166巷)因海岸線漸遠,而沿今民生路發展成外新港。過海安路後進入海安路二段97巷與松仔腳港合流匯入安海港,本道昔為輸出蔗糖之航道。

 

蕃薯港---於西門路二段136巷保西宮前,過西門路二段後,沿正興街「大糖埕」經牛磨後穿過海安路,經海安路59巷轉北越過正德街,於六姓府施姓宗廟附近向西北流、康樂街華南銀行(台南市西區康樂街156號)後面注入安海港。

 


如有興趣想要踏勘五條港遺址可把以上資料列印作為參考,因範圍較大所以建議騎鐵馬踏勘,不過現今除了神農街與水仙宮一帶尚有跡可尋外,其他都以變成民宅小巷。以上是依照限有的史料實際走訪,如有錯誤歡迎指教。

 


五條港水系與街道比對圖---把以上的港道畫出來大家就清楚五條港的流域了。

五old.png

上圖是收集所有關五條港的港道分佈與文獻所繪製的流域,會因年代而有些不同,所以此圖是集合版不分年代,請謹慎參考,否則會有時空錯亂等狀況。

 


153d716e216a6f.bmp

福州船政學堂所繪原比例尺五千分之1,用GOOGLE地圖以500英尺疊合可發現發現1875年後,海岸線往南淤積,使得安海港的支流有所變動。當時新港墘港源自信義街28號與民族路三段148巷交會口附近,並不是在廣安宮前,而佛頭港上游三條支流以消失。  (PS:古地圖與現代地圖有比例上的誤差,而雲兄用製圖軟體重新調整,精準度 99%)


15081c05dbfaa2.bmp

1895台灣城內之圖中發現 「番薯港」因淤積陸續發展出很多支流,有文獻記載大約在沙淘宮前方附近(中正路與西門路口),沿中正路北側,過海安路轉北於正興街148號旁小巷流於六姓府施姓宗廟附近向西北方合流匯入安海港。


14dff6e8459c6f.bmp

1911年圖中發現安海港已變成筆直的港道,松仔腳港以消失,外新港縮短為海安路91巷至六姓府施姓宗廟旁。而新港墘港延至普濟殿附近。


14e0863fc7595d.bmp

五條港因河道淤積而無法航行,至此三郊於西元1941年解散,在1944年(昭和19年)美軍測繪台南市地圖臺灣堡圖中,可見五條港以消失只剩下舊運河。


五條港匯流舊(古)運河:(即今民權路四段) 舊運河乃是自清道光三年(1823),台江浮覆成陸地之後,三郊為了聯絡鹿耳門與台南五條港之間的水運,出資挖掘的港道。此港道由鎮渡頭(西區之民生路與金華路交叉口),朝西行安平東北側入鹽水溪,北邊港道則為竹筏港,由四草湖通到國賽港。使用航道的船東須付釐金,以供疏濬河中泥沙之用。舊運河是道光、同治年間重要的貨運路線,光緒年間則多依安平陸路運貨,在使用者日少,收入銳減之情形之下,三郊已無力疏通河中淤塞之泥沙,最後就無法通航,所以日據時期開鑿新運河於大正十一年(1922)年開始挖築,完工於大正十五年(1926),取代古運河。


14fa02b8618032.jpg

台南市下水道系統圖。圖片來源: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五比對2.png

1992年施治明市長開始設計帶動中國城的商機開挖海安路,截斷五條港水文系統,有如一座擋水壩,地下街不堪長期因地下水流侵蝕,造成結構開始滲水,黑色圈圈標示的數字就是海安路地下街經過五條港流域的柱位,有興趣的人可以下來地下街逛逛。參考民國55年藍晒圖的番薯港道變動巨大,可見地下有非常複雜的水系。

 

補充:

五條港流經海安路地下街的地段,如今變成地下溪流,因地勢東高西低,地下水由東邊向西邊流。海安路地下街附近的地下水深度在1.30m-1.70m。

 

結語:

在研究五條港水文流域中,可透過GIS技術,將1875府城街道圖與現今地圖套疊比對,可以發現古地圖的方位及比例的精準度很高,而上面所記載的街道名與地名等,都是研究府城歷史很重要的參考,許多已消逝的水文可透過比對重新定位標示出來。

 

五條港因台江淤積而發展,後也因河道淤積而沒落,在日據時期因都市改正,五條港因為都市發展而漸漸消失,而十年前海安路的開挖截斷五條港殘留的紋理,如今的古廟與老街,見證五條港興衰的滄桑歷史。


參考文獻:

日治初期台南市區改正圖

台南市街全圖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

清領時期五條港港道分佈概況

台南市四安境牛磨後神興宮將爺會

真宇君-http://hpds.ee.ncku.edu.tw/~aries/place-7.htm

台南市政府海安路地下街工務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