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安平一聽到洋行一般以德記、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實際上安平並非只有五間洋行,還有很多間類似代辦的洋行等,因為缺乏相關的文獻與圖文,所以就以當時規模體制較大的外商規劃為五大洋行,目前僅存德記與東興兩棟洋行。不過在日據時期的老照片中還能找到當年洋行的倩影,雲兄這次拿著老照片一遊安平來了解安平的地貌與洋行的盛衰。

 

首先一開始先來了解開港的歷史契機,清領時期鹿耳門與廈門的對口貿易最先開放。原本清廷不想開放安平港,因為府城是台灣的政治中心,而且安平離府城太近,為了安全起見不宜開放,清廷原想開高雄港,因高雄港與安平港來往耗費時間與成本,而當時洋商認為府城人口數多消費市場大,以商業利益考量經過商談後於1865年安平才正式開放通商口岸,洋商也陸續進駐安平。

 

1858年(咸豐八年):清廷簽訂中英天津條約,開臺灣(台南)、淡水為通商口岸。

 

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後,英、法、俄強迫清廷簽訂北京條約,被迫開放淡水、雞籠、安平、打狗四港。

 

1862年(同治元年):6月淡水正式設立海關通商,8月雞籠開關、1864年打狗開關。

 

1865年(同治四年):一月一日,安平港正式開港,依照條約在通商口岸必須設置海關,外國領事館。通商後各國商船隨之而來,當時台灣以砂糖、茶、樟腦為主要出口,進口商以鴉片為大宗,其它為食鹽、苧麻、乾龍眼、木材、乾鹹魚、胡麻子、姜黃、紡織物等十多項。 隨著台江內海的淤積,台南港口的條件大不如前,後來比不上打狗的深水港,貿易量不再獨當一面,日據時期洋商退出安平,安平港也退出歷史的舞台。

 

1938年開闢舊港(今安平漁港),可通八百頓船舶。

 

1945年台灣省行政院接收高雄港務局,安平港規劃高雄港管轄。

 

1974年安平舊港淤沙無法解決,後來另擇南方二公里的「鯤鯓湖」營建安平商港。

 

1979年峻工,並核定為國際商港。

 

1997年5月12日,交通部公告安平港為高雄港之輔助港,目前安平港由高雄港務局安平港分局所管轄。

 

2013年8月行政院通過成為第七個自由貿易港區。

 


14f98095a266ad.bmp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安平市街全圖。


灰窯尾運河.jpg

1924年安平街全圖。在大正年間台南運河開闢時,日本人想要從湯匙山及灰窯尾東側開闢「灰窯尾運河」紅色線,連接安平洋行運河和安平船溜,但未付實施。

 


14f9916ad6847f.bmp

1865年安平開港後,洋行沿著港道紛紛設立,建於安平舊港口附近連接五條港,同時洋行疏濬開通「安平洋行運河」,從安平港至安平小砲台礅外側。 以上參考其他學者研究重新繪製,如有錯誤歡迎指教。

 

據日人中村孝之「領台前安平港」:云台灣外國商行於光緒8年計有:美4、德1、伊朗1,為數6;光緒17年計有:英3、美1、德2、伊朗1、西班牙1,為數8;光緒19年計有9。

 

洋行中以英商有德記、怡記、和記洋行;美商為呷記洋行;德商為東興洋行,五大洋行最有名。其他為寶順、怡和、天利、水陸、提羅、慶記、美打、旗昌、瑞興、瑞記、美記、邦記、順記等洋行。所以安平並非只有五間洋行 。 

 

五條港區:有萬鐿、慶記、美打、怡記、德記、唻記、旗昌等洋行。

 

洋行:即是華人與西方洋人的商業貿易商行公司、代理行。現在稱為是出入口貿易行,從事出口、入口及轉口商品的商業組織。但基於語言不通等因素、所以實際的商業活動常需聘用買辦以進行交易。


安平英國領事館 :

英國在台灣的通商口岸前後共建造三座領事館,為「打狗領事館」、「安平領事館」,「淡水紅毛城內」三座都使用由廈門運來的紅磚,外觀皆有圓拱迴廊。 咸豐十年(1860)英國設立領事館,同治四年(1865)開館,為二樓洋式建築,前臨荷蘭船塢,撤館後曾暫設水產學校,領事館遂廢。(台南市文獻會,1953:38),於明治四十四年(1910)閉館。


14f9809cc3b864.jpg

英國領事館往北方哨船港至鹽水溪方向拍攝,圖中間的建築參考第一張圖紅色的記號。大約在今樹屋售票處一帶,旁邊就有一段小橋連接輕軌在圖左方,所以並非怡記或德記洋行,這棟常被誤認。


14f980967044a7.jpg

一九二三年英國領事館,現今位於現今西門國小校址內,即原安平949番地。(土地台帳)館址約在現今校長室前面。


14f9809bee3140.bmp

英國領事館前方的(哨船港)


14f9809c21dcad.png

現今比對圖,昔日的小橋如今已成為車輛來往的道路。


14f9c4d3c8a5f3.png

日據時期從燈塔向英國領事館拍攝,照片中領事館南邊荷蘭船塢原安平950番地,在日治時代以把北邊的哨船港區隔變成魚塭地,為現今西門國小南面一帶。 PS:荷蘭船塢為當時熱蘭遮城下的船隻停泊處,清末成為一處淺海小湖,之後在挖濬開通連接哨船港。


14f9809b57fae2.jpg

比對上圖,此照片中怡記洋行應該還未興建。


14f9809ca36a73.png

今燈塔同角度向英國領事館拍攝,西門國小操場即是安平英國領事館舊址。


14f9809a678573.png

安平德國領事館即安北路182巷東邊原安平946番地。今古堡街與安北路口(7-11)地主姓蕭,剛好是我爸的國小同學。


14f980947d332a.png

德國領事公館(台南三信安平分社)清末為外商名唏吐頓者(R. T. Hastings)的公館。 又稱希士頓公館,公館於領事館對街。德國領事館閉館後,售與英商希士頓。乙未改隸時,曾應劉永福之請,赴嘉義與日本軍隊談判,日據時代,希士頓回英,館改為酒樓,稱海里樓。 民國成為第三信用合作社安平分社,該樓房仍保持著洋房建築風格。


14f98094fd68a9.jpg

至今屋頂尚有初建時所留存者德國皇室十字標誌。

 

14f9809a3bf1ce.jpg

德國十字徽章。


英商唻記洋行簡史: 西元一八六八年樟腦事件,又稱安平事件,英軍登陸安平,雙方簽約,廢止樟腦專賣,美商 Robert J.Hastings於光緒年間(一八七五)設立唻記洋行,經營糖、樟腦及其他雜貨,一八九五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總督府以公權力保護、支持日本企業,唻記洋行無法競爭,改開小票支店、商船會社支店。

 

 

14f980955bd703.png

唻記洋行舊址為地籍圖的安平段946號。唻記洋行為英商設立並非美商,之後代理旗昌洋行,1892年後瑞興洋行附於唻記洋行。

 

瑞興洋行簡史:

沈鴻傑,字德墨,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同治五年(1866),來到臺灣府城發展,與英國人合資建商行,後來又與德國人合資經營,「瑞興洋行」,採辦洋貨。擔任紐西蘭海上保險代理,自德國購機器製糖,於彰化集集募工熬製樟腦,將蔗糖、樟腦外銷到歐洲,合夥人回國離開後,沈鴻傑就一人獨自經營 ,到了日據時代樟腦收歸政府官辦,到晚年其事業已不復當年興盛,後來因年事已高,於明治三十九年(1906)六月十二日逝世。

 

PS:瑞興洋行的千金小姐沈璈,是沈鴻傑的大女兒,與夫人王鸞所育,掌管家中帳務,才華洋溢,24歲許聘給連雅堂,結為親家,皆為台南浪吟詩社詩友,是連戰的曾祖母。

 

 


14f98096a7dd43.png

唻記洋行後方為「三井船嗚」,大約在現今安北路152巷,鹽水溪堤防南側。

 


英商德記洋行簡史:

在十九世紀時英國與中國通商時所成立的洋行之一。1845年,英國人James Tait在福建廈門成立德記洋行,屬於英屬東印度公司,音譯為「萬鎰洋行」。

 

同治六年(1867)五月,安平開港時,英商馬遜(J.C.Masson)、 布爾士(R.H. Bruce),來安平租屋營業,尋向台灣鎮道租借英國駐安平領事館(今西門國小)北側海灘地,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興建洋房,倉庫,成立德記洋行並興建營業廳舍,1878年在台北淡水(今台北縣淡水鎮)成立營業據點,1887年在台北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

 

14f9809a8ac747.jpg

德記洋行安平港景。此照片中德記洋行當時還是一層樓建築,之後再興建為二層樓。


14f9809212eca8.png

年代:同治六年(1867)~明治四十四年(1911) 位於原安平948番地。

 

同治六年(1867)英商設德記洋行於鹽水溪畔碼頭,以從事鴉片、樟腦、砂糖之買賣。在台灣被清廷割讓日後,台灣總督府與日本帝國商人透過專賣制度聯手排擠其他外商,使洋行生意不佳,逐漸退出安平。

 

而德記經營到明治四十四年(1911)才閉館。日治時代成為鹽業會社,民國時代改為台南鹽場辦事處,直到民國六十八年,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整修。 民國七十年,由奇美公司捐資伍佰壹拾萬元,市政府將洋行規劃為「台灣史料蠟像館」。民國八十年奇美公司再捐資重新佈置開放,現稱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14f98091a2396c.png

英商德記洋行,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坐北朝南,一、二樓層正面與兩側皆為磚砌七孔圓拱牆柱,採三面迴廊之平面布局。屋頂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左右二個屋頂,均為四坡排水。 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左右對稱各有三間房,樓上為洋行辦事處,樓下為行員宿舍,後面有一般平房改建為倉庫(今安平樹屋),迴廊欄杆使用19世紀流行的綠釉花瓶形式。

 


英商怡記洋行簡史:

怡記洋行(Bain&Co.)由英商Adam W.Bain於同治六年(1867年)所創,由荷蘭政府轉給洋行英籍店東培英為駐台名譽領事,以綜理全台商務。代理樟腦、砂糖、油,以包攬電線工程與保險代理為主要業務。大正元年(1912年)結束營業領事館撤銷,日治時期改為『大版商船會社安平支店』

 

14f980925df14f.png

怡記洋行舊址為998番地,1922年改建為安平聯勤橡膠廠員工宿舍-履鋒東村的一部分,2009年由市政府代為拆除,續以開闢公園並重現怡記洋行歷史風貌。


1525aea64bb041.bmp

1916年-怡記洋行前的搬運小汽船。此照片右棟很容易誤認為是東興洋行,中間建築為海關比對下圖。


150084f95052ed.jpg

怡記洋行前渡頭,白色柱子為海關。


14f98096547412.png

同角度拍攝今安平路850巷四季公園綠地至王城路東側,於民國六十八年修建為綠地。

 

安平港埠頭1.png

海關、安平港埠頭:原址在安平999番地,怡記洋行北邊,履鋒東村內。同治三年(1864)成立,屬打狗海關支關,專門處理對外通商各項貨物進出口事宜。(中村孝志,1937:14)首任職員是英人必麒麟。


14f980adb4bc8a.png

光緒年間(1895)安平海關,旁邊就是安平燈臺方型鐵塔,上面掛有大清黃龍國旗。

 

1896安平泊地圖.bmp

1889出版寰瀛水路誌卷四記錄:明治23年(西元1890年)點燈1896年日本水路部「安平泊地」地圖上標示安平燈臺位置在海關旁

 

1928出版遞信志航路標識編:提到安平燈臺由當時海關人員(英國籍伯榮)所設計。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移築至熱蘭遮城西北方,明治41年(西元1908年)在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北角,改建為白色圓形磚造之西式燈樓。後來因安平港沙洲變遷導致燈塔距離海岸過遠,漸失導航功能,於民國49年(西元1960年)停止運轉。

 


14f980a9eca31c.png

日治時期停泊於安平港水產學校的竹筏。

 

大正十五年(1926年)因新運河的興建,於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安平海關移至新運河安平船塢,原海關作為安平水產專修學校,光復後改財政部高雄關台南支關,安平海關遂由安平港遷移至安億橋邊(今運河博物館)。

 


14f9c4d3879495.png

咸豐、同治年間「安平海關」所遺留下來的「海關地界石」是英國政府與海關在土地交界處各樹立下石界碑,如今在東興洋行內見證當年的歷史。


14f9809abe61fb.bmp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鹽水溪口往南眺望安平埠頭。


14f9809aef2efc.png

現今比對圖,昔日的安平港與舊航道如今已成為大馬路。怡記、和記在原履鋒東村內於八十一年八月拆除。


14f9809b441c4a.jpg

2009年12月公告計畫,『怡記洋行風貌再現工程規劃設計』不過好像後來沒下文。 圖片來源 / 黃毅誠建築師事務所

 


英商和記洋行簡史:

同治六年(1867)成立,設立於廈門,分別至安平、大稻埕所設立據點,負責人為羅拔.克萊(Robert Craig)與卡利那(F. Gardiner)在安平、大稻埕所設,經營茶、保險。1870年代後為五大茶葉出口商之一,1889年離台後由怡記洋行代理。

 

14f98093ac89df.png

和記洋行舊址為地籍圖的安平段996號。


14f98093e9ae0e.png

屋頂上仍保留原先部份建築的架構。


14f980943adc05.png

旁邊一段的咕咾石牆往北至國勝路35巷10號才是和記洋行舊址。


14f980936e84d4.png

立碑處其實是原和記洋行的倉庫。

 


德商東興洋行簡史:

建於西元1875年德商設立,從事樟腦及糖的貿易,日據時代安平港逐漸淤積,洋行貿易銳減終至絕跡。明治三十四年(1901)日人改為「台南廳安平支廳」;大正九年(1920)又改為「台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光復後,被台南市清潔隊員佔住;民國七十三年經台南市政府收回;民國七十六年改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

 

14f98092a30d0a.png

東興洋行舊址為地籍圖的安平段994號。


14f980914b19c9.jpg

從老照片比對可知東興洋行前方碼頭有條輕軌經過。


14f9916b58415a.png

奇美文化基金會捐贈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公共藝術「找尋金小姐」,將由雕塑大師陳正雄與旅日國際名畫家沈哲哉,分別創作銅雕與油畫,設在東興洋行前方附近,一對母女相依造型,雕像高一米五六,以實體尺寸立像。 自由電子報 - 打造安平金小姐

 

安平追想曲所描述,並非一般想像中17世紀荷治時期之事,乃為19世紀末的故事。安平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元月因天津條約而開港通商,當時一位安平買辦商人的女兒,與一位荷蘭隨船醫師戀愛後,生下一個金髮女孩「金小姐」。長大後的金小姐又面臨與母親相同的命運,愛上途經安平港的外國人,而那外國男友也如金小姐父親一般,無情地離她而去。而當地耆老一致表示確有其事,甚至有「金小姐」後代嫁給陳姓,仍今仍在臺南市工作的說法,更添傳奇。

 


14f9916b15b679.png

安平追想曲的故事地點因該在熱蘭遮城附近碼頭以東興洋行最為相近,但「金小姐」母女雕像豎立在東興洋行前的航道上感覺放置的地點怪怪的,因該放在洋行碼頭上或在海關,我個人覺得。

 


以下為幾張台灣安平港運河照片,比對一下找看看那裡有疑點。

14f9809ba590e1.bmp

東興洋行北棟-當時Bain商會,照片中的建築物常被誤認為是英國領事館。圖片來源:安平餘人blog


14f9809a01025c.jpg

比對上圖,所以圖右方建築物非英國領事館,因為英國領事館旁有座小橋橫跨哨船港。


152d45e846cbb8.png

密佈的搬運船可知當時貿易的興盛,這張應該是上圖的北方。此照片右方白色屋頂的歐式建築體,經常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 本人推測為和記洋行一部份,並非一般學者所說的御遺跡地。 當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棺木運到安平港候船時,停靈在運河邊,列為安平御遺跡地,也是本島最後的遺跡地。在安平水產專修學校南邊(原怡記洋行)才是正確的地點。


14fbd1afe93716.bmp

這張安平阜頭照片就比較清楚能辨識前方為海關、怡記洋行等建築,推測以上四張安平港海岸通的照片其港道為洋行運河,非哨船港道。


資料來源: 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台南市、臺灣歷史辭典、維基百科、台南市府文化觀光處文化資產科。 圖片來源: 國家文化資料庫、台灣寫真帖、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日據時期明信片、網路。

 

 

雲海龍吟

arrow
arrow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