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園最早是何斌的住宅,後人也許對這個名字很陌生,在歷史課本也沒有詳細記載,他帶著荷蘭人在台江內海部署的情資獻給鄭成功,卻是影響台灣命運的關鍵人物。在清朝道光年間吳尚新買下何斌的庭園所整建而成,名為「紫春園」。原有敷地數甲,現僅餘假山區、水池、回繞廊道、六角攢間涼亭一座、捲朋歇山頂四角涼亭一座、閩南傳統平房一幢九間及一畔庭園。

 

 

而在1907年臺灣日日新報記載:莊園在乾隆時期由邵氏富人所建,吳家先祖原本居住在莊園旁,後來吳家將莊園買下變為吳家產業,日本時代松本德太郎租了部分土地經營旅館,沿用四春園的名字。

 


149bbeedff33b1.png
「吳園」僅存的一小區域,但也經過多次改建與原貌有所差異,保留下來的小水塘,據說就是當年何斌宅邸的碼頭,是決定台灣命運的起點。

 


02.bmp
道光10年 ( 西元1830年 ) 鹽商吳尚新重建,園亭之美勝甲全台。日據時被徵購,面向民權路者改建為公會堂,面向公園路者建四春園旅社、圖書館,週邊先後設置,水浴場,柳屋料理店等單位。

 


149bbed6d0b25f.jpg

台南公會堂,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之吳園前方。在1911年完工,成為當時活動的集會場所,民國83年公會堂被台南市政府編定為市定古蹟,到民國96年6月正式完工開放,正面牆面的愛奧尼克柱式建築。

 


149d88e079e021.jpg

四春園旅館的老照片。圖片提供/黃天橫
日據時代吳園常被日本政府借為宴會場所,甚至要求吳家將一部份樓房出租給日本人開設四春園旅館。

 


149bbed3629513.jpg
蓋在原吳園土地上的「柳屋」建於日本昭和九年(1934),是日據時代的高級餐廳,經過修復之後,可以看到裡面呈現的是日本傳統和室空間,不過這棟房子目前已不再製作料理,而是成為臺南相關商品展售處。

 


14a00562431d7d.jpg

民族路遠東百貨前身是市立游泳池「水浴場」,係利用德慶溪與支流枋溪會合處的窪地築成。


民國64年台南市立圖書館搬遷與水浴場同時讓售,並改建遠東百貨公司,工程進行之際,因開挖不慎,造成吳園池畔建築嚴重崩毀,經重建後成今貌。 如今四春園旅社及圖書館均已拆毀,改為遠東百貨公司,獨留公會堂,及後院。

 


14a00560874ce1.jpg

迴廊


149c7435179e85.jpg

吳園模型。


149c7435b4d733.jpg

吳園當時的範圍。


149bbed287ab01.jpg


149c4bf3194135.png

吳園內的仿飛來之景,採用南部海濱珊瑚礁老咕石所疊砌之假山,傳聞埋有收納金銀珠寶之陶甕。

 


149bbed0db8c86.jpg

無意間拍到小水塘裡的鴉子在潛水。

 


149c4bf491e977.png

苑前小湖。

 


14a00566e3a482.jpg

吳園水塘當年可以划船,從德慶溪直航到吳園,這裡的草坪因德慶溪及枋溪支流切割而成的自然坡度,高低落差超過四公尺。

 


14a005635bf5ce.jpg

前方兩個石鼓位於公會堂正門入口兩側,社教館遷出時曾一併搬離,後經交涉方得返還。

 


21.jpg

旗桿座,不過比對昔日沒有立旗竿與旗座的地方來源尚待考據。

 


22.jpg

石獅來源尚待考據。

 

 23.jpg

水池旁立一柱,上銘「釣磯」年代不詳。

 


149c4bf4de9a4e.png

台灣四大名園之一「吳園」成了全台名園,現在的吳園雖然是舒適的休憩區,但已很難想像當年風華。

 


149c4bf37c2870.png
巷道上面的老房子依舊存在。

 


149c7433b08930.jpg

清代的古巷道,位在吳園旁邊而得名。旁邊還有一面臺南市目前保存最長的古磚牆。

 


149d0a402666ec.jpg

吳園原址最早是何斌宅邸,但也許時間久遠,何宅資料付之闕如,在延平郡王祠裡還找的到何斌的神主牌位。

 


149d0c4ae6df18.jpg


而建立吳園的吳尚新又是誰呢?


吳尚新的父親吳春貴,自嘉慶初年起,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的販鹽業務,漸漸發達,店號「吳恆記」,址在枋橋頭 ( 今民權路、公園路口東北角 ) ,所以人稱「枋橋頭吳」;後來他並分了一半營利給堂弟吳春祿,在磚仔橋 ( 今府前路、永福路口北 ) 店號「吳昌記」,人稱「磚仔橋吳」。至於自己的「吳恆記」,不久也交給吳尚新掌管。



149bbeedb489a7.jpg
清朝中葉,由於經濟富庶,文風鼎盛,許多豪門富紳紛紛開始建造大宅巨院,而庭園建築也隨之興起。在此背景之下,枋橋頭的吳尚新亦興建了「吳園」。



149c4bf3932244.png

目前吳尚新的墓碑遷移到大南門城碑林旁。吳尚新「勵堂」是他的號。



149c4bf3f5fa54.png

立著幾塊上好由花崗石所雕的墓碑,當中的一塊刻著「皇清誥授中議大夫刑部四川清吏司外郎加四級勵堂吳公佳塋」,旁有石雕雲龍,以及石獅,頗有幾分氣勢。

 

 

吳恆記派下1.png
磚雅橋吳、枋橋頭吳派下系統表



補充:
希望將來政府整修吳園時能將其墓至於其中以茲紀念,並成立紀念館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能夠了解到這一位的歷史人物。

 


14a0055e7eeae3.jpg

一般市民可能鮮少知道園區內有三口井,分別是「二圓一半圓」,二圓井在台南公會堂右側、後方,半圓井則在台南公會堂地下室,平日不對外開放,三口井湧泉仍源源不絕。

 

 

35.jpg
台南公會堂三口井的歷史目前不可考,傳為吳家作為飲水或灌溉之用,又傳說是日人建台南公館所鑿,準備戰爭或防火使用。由於台南公會堂位於德慶溪上源支流「溪仔底」,水源豐沛源源不絕,唯日治後自來水漸普及,井多成廢井,直到2003年台南市政府修建台南公會堂,使得鮮少人知的三口井重現,也見證了吳園的歷史變遷。


參考文獻:吳園/公會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海龍吟 的頭像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