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坑溪與成功溪

 

序:
福安坑溪上游大約在1920年代因都市計畫地貌改變水路已不復見,而下游在都市發展下被加蓋成地下箱涵,為了證明昔日有這條溪的存在就先參閱1752年台灣府城池圖,福安坑溪最早出現在這張圖中,所以就先以古圖介紹,我畫那一條藍色的溪就是福安坑溪。

 


149d1d2634f9a0.png

文獻中記載乾隆17年(西元1752年)王必昌之「重修台灣縣志」卷二山水志溪港潭陂目:「……福安坑源出小南門內,經寧南坊府文廟前,西流至塗墼埕(註一)入臺江。」


其中福安坑溪發源分北源及南源。

 

北源:源頭自德化堂、克林食品、孔廟前、神社外苑、友愛街向左和永福路口轉入、至福安宮前注入福安坑溪。 ( 此溪在文獻中有敘述在城池圖中沒有畫出,德化堂附近也查無此溪記載,所以就參考看看,不過在日治初期台南市區改正圖中友愛街一帶有條分支研判因該是北源 )


南源:源自小南門(今開山路、樹林街口)東北。另一條流經樹林街,沿著南門城牆流往大南門城外。

 


14a6d45b6f0160.png

依據光緒26年台南城內外略圖中,福安坑溪的發源處是在小南門邊。

 


14a1e9087a39dc.png

在台南市地名分布圖中福安坑溪上游分部圖。昔日小南門旁有一顆大樹,故名松仔腳。

 


1566a9eb57aaec.png

福安坑溪主源在大埔街福德祠(開山路203號)附近,此處藏著源源不絕的山林湧泉,有五水會流地理之說。

 


14fa12e3a973e8.jpg

在明治44年台南市圖中福安坑溪發源於大埔街福德祠後方。

 


149d1d28b66ee5.png

一般說法為開山路和樹林街口東北附近,大約就是昔日福安坑溪的發源處。

 

 

大埔街89巷1.png

大約沿著樹林街接大埔街89巷附近彎繞進入台南女中宿舍後方小巷弄至台南女中自強樓前。

 

 

自強樓前方.jpg

台南女中自強樓前方路面地勢向西有明顯的高低差,就是受到福安坑溪流侵蝕切割,造成地表高低起伏的原因。

 

 

活動中心.png

台南女中中正堂(現改為學生活動中心),即蓋在古福安坑溪之上,地下一樓腳踏車停車場,為原來的V形河谷地。

 


 女中河堤.png

在學生活動中心與教師宿舍間還保留一段福安坑溪河床護堤。

 

 

1922.png

大正11年 (1922) 南第一女高校園配置藍晒圖套疊出福安坑溪河道流域,流經台南女中前門沿台南女中宿舍往西南流,過排球場、操場。 底圖來源:臺南女中檔案室

 

 

1924台南市全圖1.bmp

1922~1924年臺南市街圖,可見台南女中當時興建校地把福安坑溪截彎取直,從大門、活動中心,筆直西流至南門路 。

 

 

丁窈窕樹.jpg

福安坑溪經過台南女中操場,旁邊的金龜樹又被稱為「丁窈窕樹」或「人權樹」。

 

丁窈窕在白色恐怖時代被國民黨殺害的媽媽,朋友郭振純出獄後將丁窈窕的頭髮用紙袋裝好,埋在金龜樹下。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google 本文先不探討

 


157b9f48a5e4d8.bmp

1924年大南門城外仍屬原始地貌,受到福安坑溪河道侵蝕的影響,地勢高低起伏較大。

 


149d1d2162a715.png

在南門路的教會後面一帶的地形有一段落差。

 


149d1d20a8487c.png

從南門路的教會附近流入假日花市後方。

 


149d1d273b71c3.png

假日花市後方、第一幼稚園前,有一段斜坡。

 

 

水利會.jpg

流經第一幼稚園內至台南自來水場(第六區管理處)後方小停車場,從此處轉西北方經東門美術館大樓(昔日南門市場)後方花園。 圖片由 Joseph Chen 友人提供

 


水果店後方.png

東門美術館大樓後方花園,這段現今還沒有作地下箱涵,如今非天然溪水而是家庭廢水。

 


149d1d27af387b.png

在府前路台南浸信會和建興國中圍牆間,此段為成功溪支流入福安坑溪水道,至建興國中門口東側。

 


14a1e908c54307.png

莉莉水果店前方的孔廟有條成功溪,其水源有兩大主流,其中是溪的上端往西約20公尺處,有一座直徑173公分高83公分,雙邊刻有「成功泉」井,該座泉水日夜不斷的湧,供遊客來新社拜洗手的,其二是在自溪的上端孔子廟前的泮月池流出來的水流至建興國中附近注入福安坑溪。

 


149d1d290714d5.png

孔廟前方的泮月池,今日成功溪、成功泉之源頭。

 


14a3a559531e13.jpg

相片拍攝時間大約在日據時代,後方鳥巢的建築為台南神社「今公11地下停車場面向忠義路」外苑的園景裡有一座拱形石橋跨越小溪,下圖為同角度拍攝。圖片來源/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14b18c339d59f5.png

2005年忠義國小挖掘出土日治時期神苑神橋「神苑神橋」(戰後改名成功橋)

 


14b18c341c7436.png

成功溪支流水道遺址。成功溪修護工程榮獲2008年建築園冶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 轉載台南市政府文化局新聞稿http://culture.tncg.gov.tw/download/activity/NS_576a.doc

 


149d1d24d6db52.png

日本政府為興建南門小學(今建興國中前身)將流經此處的福安坑溪河道截彎取直,以利排水,並且將河道往北移至府前路上。

 


149d1d295afb91.png

流經建興國中內的家政教室,過忠義路至府前路地方法院前,箭頭處還可以看見人行道下的大水溝。

 


152ba685db6058.png

福安坑溪未截彎取直前原磚仔橋位於紅磚與永福路上。

 

永福路古街名為「磚仔橋街」,因為就是這座橫跨福安坑溪的「磚仔橋」而取名的,至道光年間改名為莊雅橋街。

「續修台灣縣志」卷一「地志」<橋渡>篇中也記錄:「磚仔橋在西定下坊,初紅毛時用厚磚和蜃灰砌成,其堅如石,洪水沖塌,舊蹟猶存。今久未修葺,淋雨之時,流潦汗漫,民舖木板以濟。」

 


149d1d20f7f852.jpg

日據時期興建地方法院而將福安坑溪北移並截彎取直後成為南幹線排水溝,而莊雅橋也北移至今府前路口。 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149d1d26f03561.png

截彎取直後的南幹線排水溝,現在已成了府前路旁的人行道,永福路和府前路口的那座橋也成了斑馬線。

 


14a21552f76c09.png

水道流經府前路一段359巷至昆沙宮。

 


14a559000a177a.png

繞過下太子昆沙宮,接著大約從府前路一段292號附近彎繞至福安宮前與另一支流會合。

 

 

SDC17215.png

另一支流源自友愛街北側至友愛街口轉入永福路二段25號(忠山中醫診所旁)

 


15381cfbf957a8.png

另一支流源自友愛街北側至友愛街口轉入永福路二段35巷,此處還可見到橋墩的遺跡。

 


14a1d2a1e8df95.png

支流經永福路二段35巷至福安宮前注入福安坑溪主流。

 


14a1e9081b59df.png

道光元年(1821)創建福安宮,以福安坑溪為命名,此段因房屋開闢以經破壞當時的河道。

 


14a55900790451.png

過小西門圓環旁與北方另一小支流匯入西門路一段761巷。

 

 

中游4.bmp

府城首次築城以木柵為材料,其木柵跨越福安坑溪止於台江岸邊,所留出之處即為水門。

 


14dfb4705d15e6.png

水門位置約今天西門路1段761巷口。乾隆五十三年(1788),福康安平定林爽文暴亂,乾隆皇帝龍心大悅,御製紀念碑與石龜,運抵台灣之台南府城,由福安坑水門口上岸。

 

 

DSC_0649.jpg

西門路1段761巷為昔日之水道。

 

 

DSC_0671.jpg

西門路1段761巷接國華街二段81巷盡頭處,今大德街2之5號前方水溝蓋為昔日河道之遺跡。

 


1578441a509e85.bmp

海岸線不斷西移,原福安坑溪下游經過保安宮前,往西沿著大勇街入鯤鯓湖。

 


下游.png

第二次改道,由西門路一段761巷彎曲南流經海安路注入水萍塭,為上鯤鯓北支流今永華路一段入運河。

 

 

大正地籍.png

在現今地籍圖中可以清楚的看見未截彎取直的福安坑溪下游河道流域。

 

 

水萍塭公園.png

福安坑溪流入水萍塭公園東北方匯入水船港出海。

 


日據水道改正圖.png

第三次改道為截彎取直,上游至建興國中間和下游至水萍塭窪地水路已不復見,福安溪於日治時代依都市計劃改築為東西向筆直之南幹線排水溝,將今日之保安路分隔為保安北街及南街。

 


14dec787a1ee0b.png

保安路,過去稱為「大溝頂」當年底下的箱涵還沒完成前,據說是一條用木板蓋在南幹線大排上的保安臨時市場,也因為在保安宮廟前而稱為保安市場,但交通擁擠,環境差,且溝內泥沙淤積難以處理,唯恐發生水災而遷移至昔日「濟生病院」遺址,民國45年涵箱化後南幹線大排早已不見蹤影。

 


14a215522113ba.png

經保安路底金華路交叉口,西南邊舊稱為「石龜塭」。

 

乾隆五十三年(1788),福康安平定林爽文暴亂,乾隆皇帝龍心大悅,御製石碑十塊與石龜十隻。運抵台灣之台南府城,準備由福安坑水門口上岸。在大船換小船時,其中一隻石龜突然掉入海中,在(西元1911)被人發現並撈起上岸。此落水處人稱「石龜塭」名噪一時。目前那一隻石龜搬入保安宮廟內東邊安置。(其他九隻石龜碑放置赤崁樓)

 


149d1d25210b5d.png

保安路一帶後來整治為一條筆直的排水線流至現今保安路底,注入台南運河。

 


149d1d28401032.png

另外在府前路一段359巷60號對面,可見到以蚵灰窯製成駁坎構造,疑似海岸護岸遺跡,長約50公尺、高1米的南北向石塊,往北推可達赤崁樓旁,此處還保留著十七世紀荷蘭時期府城海岸線的自然地貌,隨著台江內海逐漸陸化,海岸線向西推移,如今已遠離海岸。

 


補充:

日本政府當時為了都市現代化,進行全台南市區改正,至此府城的地勢悉遭破壞,許多天然溪流之面貌,如今已不復見,光復後,隨著都市的發展,河道漸漸隱沒入馬路之下,福安坑溪的名字也逐漸被忘記,取而代之的是南排水幹線,簡稱南幹線。


結語:

站在福安坑溪遺址上,那蜿蜒曲折的柏油路面,在炎熱的陽光下,發出陣陣的地熱,不大相信眼前的一切,那一條溪水曾幾何時已從一條溪流變成人車雜踏通行無阻的馬路呢 ? 府城陸上交通尚未發達,水路成為重要的運輸道路(赤崁樓裡的石碑就是從這條溪運來),然而隨著陸上交通的發達與都市現代化,水路喪失原有的重要性,埋深於道路之下,不見天日,實在令人慨歎。

 


參考文獻:

府城講古「話古台南福安溪」郭榮、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石萬壽教授口述。

底圖來源:臺南女中校園配置 http://tngs100.blogspot.tw/2017/10/1.html

 

 

雲海龍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海龍吟 的頭像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