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C10775.JPG

禾寮港為德慶溪下游的溪段,德慶溪與溝仔底溪水合流後稱為禾寮港,就在民族路與中成路口立有「禾寮港遺址」。

 

 

中段.png

德慶溪下游河道未改正前,原先由中成路轉入忠義路與成功路口接裕民路至「廣濟橋」。

 


禾寮港2.png

德慶溪從觀亭街彎曲入中成路,紅色的箭頭處現今還保留當時的河道。 我爸說這裡本來沒路是河道加蓋所變成的路。民族路後段是當時的民族夜市,往東延伸到中山路,比現在中正路熱鬧,因蘇南成市長當時的政策為整頓市容,於民國73年遷至牽到小北夜市。把德慶溪加蓋、拓寬成功路的樣子。

 


14a5e7fa3b9920.png

中成路上的德慶溪是呈現反S形並不是直線,在靠近成功路還看得見德慶溪的一段彎道。

 


1551cf885d4962.png

截彎取直後直走過成功路後,至開基玉皇宮附近(尖山)到成功路114號大樓左轉過忠義路進昔日養鴨的大水塘遺址,鴨母寮市場後方。 中成路與成功路口處當年有一座明治橋,建於民國24年,橋寬12米左右、長約8.6米,戰後因為加蓋道路拓寬而拆除。

 


149bab6b8c092c.jpg

鴨母寮市場右手旁裕民街進入到三老爺宮(祐民街86號)為府城北邊高地—尖山。


鄭成功軍隊由禾寮港德慶溪(原本宮廟前)登岸。根據文獻記載,鄭成功大軍登陸的地點是「禾寮港」(今台南市西門路三段三山國王廟一帶到裕民街三老爺宮一帶)。

 


15517ac9d4249d.png

此處當年有一座「廣濟橋」橋連接三老爺宮。德慶溪在鴨母寮市場附近一分為二,一支成為今天的北幹線,越過西門路經立人國小南側,沿著成功路向西流;另一支經北華街,沿元和宮、立人派出所北側,至今天的裕民社區活動中心附近注入台江。

 


14a1bc1c56c0bf.png

經過鴨母寮亭。

 


14a1bc1cce0795.png

大概從這裡彎繞。

 

 

成功路238巷1.jpg

流經天下大飯店旁,過長北街此處彎繞極大。

 


15670ed10801ce.png

溫居橋遺址在成功路238巷與成功路220巷交叉處,慈惠院舊址於德慶溪河道北岸旁(陳君豪,2011:6)

 


15517a8a65ec36.png

德慶溪從首邑縣城隍廟旁流過,經過台南慈惠院前(現址為今北區區公所對面仁愛之家成功醫院),往自強街(水仔尾街與大銃街交會處)。

 


149bab69a82baa.png

本來中間以橫跨德慶溪的德安橋相互聯絡,根據記載德安橋 ( 長五丈六尺,寬八尺六寸 ) 在昔日連接小北門重要的橋樑,不過現在已經什麼都看不到了。

 


15517a8990bcd4.png

德安橋遺址。古稱坑仔底橋,由台南市北區碑錄記載得知,乾隆30年 (1765) 坑仔底橋已改稱德安橋,重修時北郊蘇萬利曾出資贊助。

 


149bab6ba5f989.jpg

水仔尾是因位於德慶溪下游而得名,並非大銃街。碑立在西門路24巷的路中央,好像怪怪的。 小北門上更加牆了其大炮(台人俗稱「大銃」)的火力設備,而在1791年竣功之後,當時小北城門內的街市–「大銃街」於是隨之出現。

 


14a1bc1eb2cd5b.png

此處為昔日的出海口,此處有一座大架橋橫跨德慶溪。過西門路三段進入菱洲南街21巷(西門路三段24巷)接成功路,右方是立人國小

 


1566a9e67b1176.png

德慶溪過海安路沿成功路南側西行,在成功路與國華街四段五巷口處有座圓拱橋通往北廠門(清代造船廠-台郡軍工道廠舊址),因其為圓拱猶如佝僂病者的彎背,俗稱「塭龜橋」。

 


下游3.png

這裡還有另一條分支匯入五條港之一的老古石港 (後稱新港墘港)。

 


15517a8a35a5ee.png

成功路與金華路交接口處,該地區就是出海口延伸之海埔新生地「草寮後」,因德慶溪沖積而成的沙洲地形,看起來形狀像是的菱角,在風水學上是一塊寶地,故稱為「菱洲」。

 

位在此處的菱洲宮廟宇也是根據此地形來命名為「菱洲」宮,來到菱洲宮於是就進入參拜順便探究一下,依據廟方人員說法,於清咸豐年間菱洲宮後方有一條溪道旁發現一艘帆船擱淺,發現船內供有五府千歲神像,遂予恭迎上岸,並興建平房供奉,名之為「天王爺館」就是菱洲宮的前身。

 


14a8785d5f3d33.png

接西和路,這裡是哨船港道與北幹線交會口往西南向流,此處當年有一座「永樂橋」連接文賢路。

 


15517a8a06ef04.png

德慶溪出西和路後,於現今台南交通隊北方匯入民權路三段古運河,前方中華西路台南大舞廳剛好蓋在古運河上。

 


15120e98019703.png

民生路台南交通隊,大正七年臺南市全圖中的避病院。前身為光緒十年(1884)巡道劉璈所建「永固金城」,位於鎮海營西側,俗稱「土城」。

 


1529db9a06be49.png

日治時期改設立為痲瘋病院,又稱為避病院,光復後則稱空軍醫院,民國七十二年該院遷離,原址改做違規拖吊車輛保管場,隸屬交通警察局交通流暢中心。目前交通警察隊已搬走,是全國唯一僅存的痲瘋病以外的傳染病隔離醫院古蹟! 之後將拆除成為公車轉運站,如此重要的歷史遺跡,居然被忽視,令人心酸和無奈。

 


149babfbd3c028.png

19世紀中,台江內海陸浮加劇,德慶溪出海口持續往西推進。日治時期之後的 古運河與台南運河平行 ( 沿民權路四段 ),入鹽水溪。 大正15年新運河完成,舊運河功能逐告結束,六十年代後半期築成地下箱涵。今日以遭填平,分段標售,部分河道已建高樓大廈。

 


149bac00168093.png

過中華西路台南大舞廳後方,安平路20巷有一段殘橋,昔日舊河道流經橋下方如今以成為馬路。

 


1529db99e965fd.png

民國68年完工橫跨古運河之「湖美橋」,因泥沙淤積與都市建設之下,昔日的河道已不復見只留下一部份的橋樑遺址。

 


149d80e72b2896.png

在民權路四段裡還能見到當時(日治時期)古運河河堤殘蹟。

 


149d80e9622b37.png

到民權路四段尾會看見旁邊的高牆,在牆後面就是鹽水溪。

 


149d80e77bfcdf.png

注入鹽水溪之一小段古河道遺跡稱為南興大圳溝。德慶溪和古運河流到此處才算結束。

 


149babfa6d1864.png

現今北幹線由民權路三段尾與臨安橋旁註入台南運河。



結語:

道光3年(1823)7月,台江一次大風雨後,曾文溪改道向西港南流注入台江內海,因洪流挾帶內山崩陷之泥沙淤塞於台江內海。沙洲變為陸地,自台江淤積,堵住了出海口的道路之後,每到雨際常遇雨氾濫成災,使得管理單位強制展開整治工程,可惜未能採取疏濬反而填土灌漿改建成排水溝,接著更在水溝上覆蓋柏油,成為人來人往的馬路,如今隱藏路下,暗夜哭泣。 站在德慶溪遺址上,因都市計畫道路開闢而面目全非,令人遺憾,痛心!昔日水岸美景已從市民記憶中消失無蹤。


建議:

德慶溪的歷史從鄭成功登陸以後,就很少有人知道並去發掘,在過去為了發展和建設,德慶溪逐漸被填平,只留下少部分的相關遺址,到現在除了少數學者有再研究以外,它已成為過去式,也希望南市政府能對剩下的殘跡進行保護維修,希望能重新規劃排水溝列為市府政績,讓德慶溪古河道重見天日。


後記:

本章賴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合撰從資料收集到勘察,依文獻實地勘察匯整過後,除了上游還有很多疑點尚未清楚外,雲兄發現橫跨德慶溪的橋樑至少有十座以上,雖然參考很多文獻但有些無法查考者,則留待研究者或有識之士補遺。 拍攝:志豪 / 記錄:小芸、英生


參考文獻:

孔憲法,台南的自然形貌、台南市文獻資料、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台灣堡圖(1898~1904):中研院GIS編製、老姜網誌:探訪遺失的河道-德慶溪 石萬壽教授口述、續修台灣縣志 卷一<地志‧橋渡>

 

 

雲海龍吟 遊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鴨母寮市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雲海龍吟 的頭像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