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典大天后宮正殿前的四座「散水螭首」,原有同一面牆上的「九龍壁」已拆掉。就在修建正殿螭庭照牆,意外發現照牆下被遮住的出水口,讓這百年出水口重見天日,也因此涉嫌「毀損古蹟」刑責。


祀典大天后宮主委曾吉連表示,「古代的建築,配合地理風水,地底都有出水口。」

14b2e4a627ff9d.png

正殿下有4個出水口,每個寬2尺、深4尺。與4條水路相通,出水口由正殿底下前有一個孔洞流出,如今地下水湧泉自然湧現,象徵風調雨順。但是沒有特定時間,就看你的運氣。


14b2eadad2162d.png

清朝施琅接收台灣後為收服民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當初蓋廟時顧及風水地理,就在「八角井」上安座媽祖。


該正殿大媽為泥塑神像,最怕天氣乾燥容易龜裂,為了調節神像溫度與通風上的問題,古井上有著7個通氣孔,有助於調節泥像的溫差。


14b2e4a672e0fb.png

「龍目井」在天后宮後殿,代表螃蟹的眼睛。

 

 

毛蟹4.bmp

相傳寧靖王府一共有三口井,為風水中的左右眼、另外一口則在現存於魏締弼擇日處民宅內後方。「八角井」則是嘴巴,在地理風水角度來說,像是一種螃蟹的穴地。


據聞民國41年拆除乾隆年間的圍牆時,就有人在廟埕前撿到滿滿三個扁擔的毛蟹。民間相傳,毛蟹之地附近都會有一潭小湖,而小湖本身會冒出小水泡,代表這之毛蟹在呼吸。而在毛蟹之地面上的建築屋頂最好不要用紅色(代表毛蟹被煮熟了)


明寧靖王府在明清時期,前方數公尺就是台江內海,所以並不是小湖,而是大瀉湖,有此可知當時的地下水文非常豐沛。道光年間,因台江淤積而地貌改變,後來在廟埕前方開闢一條港道,也就是五條港之一佛頭港分支-媽祖港。如今以填平改建為民宅。


補充:

曾吉連指出,民國54年曾發現正殿下有4條水路,相傳媽祖鑾座下有口「八角井」,天后宮委託成大土木研究所教授李德河用透地雷達探勘結果,發現地下80公分處,確實有出水口反應。而且大殿測得4處出水口,恰與下方的4個龍頭位置吻合。據廟方表示,這4個龍頭造型,早期原是出水口,民國70年時才將出水口封起,改成龍頭造型。


探測結果也證實了多年來的傳說,老一輩盛傳媽祖鑾座腳下有口「八角井」,恰與殿後的兩口「龍目井」互相呼應。


資料來源:

中華日報 南市新聞─ 日期:2008年01月18日 http://search.cdns.com.tw/loadfile.asp?sid=0&iid=0&did=5222&checksum=36358&query2=%A5D%A9e
http://tw.myblog.yahoo.com/liliservice2003/article?mid=1826&prev=1828&l=f&fid=12&sc=1

arrow
arrow

    雲海龍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